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前三季度增长11.3%,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崛起加速

10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同比增长5.5%。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以11.3%的增速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政策赋能:多维度扶持产业发展

上海的快速增长离不开系统化的政策体系。过去几年里上海陆续出台了多部系统性政策,形成了从金融扶持、专项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完整政策链条。

例如在2021年发布的《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了“双轮驱动”模式,即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全链条上同步发力,重点支持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产业基金投入、税收返还和人才激励。

在《上海市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核心团队专项奖励办法》中,上海提出对核心研发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奖励,对重大项目提供30%投资支持,并对EDA、关键材料、核心装备进行专项补贴,单台装备验证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025年2月和7月,浦东新区分别发布了2025年度促进集成电路和新一代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的申报通知,针对IP购买、首轮流片、多项目晶圆(MPW)项目等提供资金支持,并对获得市级专项资金的项目给予配套奖励,强化产业链协同。

另外在人才引进方面,上海对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最长5年租房补贴,并在浦东、张江等核心园区设立人才安居房,降低人才流动成本。

这些政策在资金、税收、人才、技术研发四个维度形成合力,为企业扩产、技术升级和人才引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资本加码:百亿基金群激活产业

除了政策支持外,上海在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还设立了多支专项基金,涵盖并购、产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类型。

2024年12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旨在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资源,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上海于2024年启动的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是较大规模的基金,三大先导产业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其中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

2024年底,中保投资携手新华保险、中汇人寿设立智集芯基金,出资逾20亿元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份额,重点投向芯片制造、设计、装备、材料等环节。

今年6月,由元禾控股、国投先导及苏州优纳创等机构共同设立的上海元禾璞华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完成设立。该基金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投资机会,同时携手上海半导体龙头企业,共建产业生态。

9月,上海智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智微资本)在临港新片区设立首期智微攀峰基金,规模15亿元。该基金由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起并深度参与出资,中微公司认缴出资7.35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49%。聚焦半导体、泛半导体及战略新兴领域,构建覆盖半导体设备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投资体系。

10月,静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20亿元,采取“政府引导基金+直投+市场化”模式运作。聚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与道禾高新基金、区块链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同月,上海新设了上海芯链聚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出资额57.02亿元,主要出资方包括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存续期长达12年,聚焦AI算力芯片、新型架构存储等前沿领域。

除此以外,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是早期成立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基金,其中一期成立于2016年,首期募集规模285亿元,出资方包括上海科创集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上海国际集团等,投资项目涵盖中芯国际、超硅半导体、紫光展锐等链主企业。二期初始注册资本54亿元,2022年增资至76亿元,2025年8月新增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股东,注册资本增至约145.3亿元。

企业聚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的产业体系,构建起“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EDA/IP”全链生态,目前,上海集聚了超过1200家集成电路产业企业。

例如芯片设计领域的紫光展锐、澜起科技、豪威集团(原韦尔股份)、芯原股份、聚辰半导体等;制造领域的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积塔半导体等;装备材料领域的上海微电子装备、中微半导体、盛美上海、华海清科、至纯半导体、沪硅产业、安集科技等。

其中,中微半导体专注于等离子体刻蚀、MOCVD、薄膜沉积等前端设备。此前10月17日,中微宣布其成都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计划于2027年建成投产,将持续提升公司在薄膜沉积设备等高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研发制造能力。

同为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华海清科也在10月20日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芯嵛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批量交付国内多家集成电路制造头部企业,这标志着华海清科离子注入装备开始进入规模化应用提速阶段。

芯原股份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系统级芯片(SoC)设计平台及服务提供商,近期动态频频。10月初新设子公司——天遂芯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健康咨询服务等;10月中旬发布公告拟联合收购逐点半导体控制权,逐点半导体目前为全球领先的3LCD投影仪主控芯片(SOC)厂商。

结 语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跃迁的缩影。通过政策驱动、技术攻坚与生态重构,上海已形成覆盖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逐渐占据关键地位。